2023年上半年的金融统计数据情况近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阮健弘以及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介绍。他们就上半年的经济复苏形势、物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人民币汇率、房地产金融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刘国强副行长表示,当前宏观经济数据有所回落,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然而,我们应该既坚持问题导向,也要有系统观念,看到宏观经济中的积极一面. 他指出,金融数据回升明显,显示出经济运行整体上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尽管当前经济面临一些挑战,但这属于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国际上普遍认为,恢复正常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而我国疫情已经平稳转折约半年左右,经济循环、居民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已经出现了积极的改善。
阮健弘司长就物价问题进行了阐述. 他表示,近几个月我国物价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并不存在通缩的问题. 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出现回落,7月可能仍会下行,主要是由于需求恢复时滞和基数效应导致的阶段性现象. 与历史上的典型通缩相比,工具管理系统我国宏观经济正在稳步恢复,M2保持较快增长,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目前并不存在通缩的风险,并且下半年也不会有通缩的情况发生. 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随着政策效果的不断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预计8月份后CPI有望开始逐步上行. 全年CPI总体走势预计呈U型,物价水平将在年内先降后升,年底有望向1%靠拢.
邹澜司长则介绍了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 他强调,货币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灵活使用存款准备金率、MLF等工具来稳定市场流动性. 在汇率问题上,他指出过高或过低的汇率都不利于经济发展,稳定汇率是我们的目标. 此外,他还表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再创设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情况,邹澜司长表示,整体上已出现企稳态势,但政策仍存在优化的空间. 他提到,提前还贷的情况大幅增加,鼓励银行和借款人自主协商或新发放贷款置换存量贷款,以降低贷款利率. 此外,他还呼吁扩大科技型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工具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方面,邹澜司长提到,目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资金支付使用比例已超过70%. 他还强调了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表示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连续14个月超过20%。
通过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我们了解到2023年上半年的金融统计数据情况以及经济复苏形势。金融数据回升明显,显示出经济运行整体上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 物价出现下降趋势,但并不存在通缩的问题. 货币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定汇率是我们的目标. 房地产市场整体出现企稳态势,政策存在优化空间. 此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使用比例超过70%,中小企业贷款也得到了积极的支持. 这些数据和政策的介绍为下半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引和支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官方发布信息为准. 。